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09/18安徽: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大力实施中医药振兴发
- 08/10市值缩水万亿,恒瑞们开始搏命了?
- 07/25她研发了速效救心丸,被称中医药界灵魂人物,
- 07/22张伯礼院士获我国中医药界最高荣誉“国医大师
- 07/21吉林省再添1位国医大师和3位全国名中医
市值缩水万亿,恒瑞们开始搏命了?(2)
?
?
“一定要做差异化竞争。”徐述湘向虎嗅指出。他建议有能力做创新药的企业,对“广谱”抗癌药的研究也要更细。这种药究竟对哪些癌种是主要治疗方法,对哪些癌种是辅助疗法,要说清楚。“新药不能做成'万金油‘,什么病都能治,什么药都能搭。”
?
巅峰时期中国有近7000家药企,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加大营销投入几乎是医药市场竞争的标配。
经过几年煎熬,很多企业已经熬不下去了。就在前不久,老牌仿制药企业四环医药剥离了其仿制药业务。
?
?
?
?
?
?
?
也就是说,医保和患者花了大价钱,买到的往往是技术含量有限,甚至没有与原研药做过质量和疗效一致性比对的仿制药,以及安全性和有效性都缺少试验数据支撑的“万能药”。
从公开的管线看,最突出的问题仍然是同质化问题。药智网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研发投入最高的10个药中,有2个是PD-1产品。研发投入最多的100药品中,阿达木单抗、贝伐珠单抗、人血白蛋白等都很常见。
“再不转型,企业都没了。”在第七批集采刚刚结束之时,南京循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新峰就向医药同仁敲响了警钟。
?
?
?
?
?
作者 | 陈广晶
另一家没有上市的龙头药企齐鲁制药,2021年研发投入也超过了营收的22%。
?
另据美柏资本发布的《2022中国医药授权许可BD交易半年度报告》,尽管在创新药遇冷的总体形势下,交易更加趋于理性,仅2022年1-6月份,中国的BD交易总额还是达到了109.5亿美元,首付款13.12亿美元,同比还增长了38%以上;交易数量43笔,同比增幅达到了61.5%。
?
从具体品种看,2016年全球销售额最高的10款药是各种“单抗”、治疗丙肝的小分子药、胰岛素等。同期,在中国销售额最高的是大输液、抗生素、辅助用药和中药注射剂。
不研发也赚钱的黄金时代
从数据上看,中国药企确实拼了。
?
这些仿制药在原研药迟迟不能进入中国的年代,解决了临床缺医少药的问题,有其积极意义。后来逐渐走上了野蛮生长的道路,也与忽视研发密切相关。
?
?
?
?
更早些时候,第二批集采中“阿卡波糖”意外失标之后,昔日的“糖尿病口服药龙头”华东医药,沉寂一年后就开始转战医美了。
?
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以后,中国医药行业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根据经济参考报消息,2012年中国医药工业数据显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药品和医疗器械市场。当年医药工业的增加值同比增长了14.5%,是全国工业平均增幅的3倍还多。
“我们的医药企业满足于模仿、跟随,享用巨头们留下的残羹冷炙,自以为解决温饱,就高枕无忧了!”
高速增长的市场中,仿制药占到了70%以上的份额。加上过专利期原研药,非专利药市场占到了90%,甚至更多。而发达国家,结构正好是反的——专利药销售金额占比90%,仿制药销售金额占比10%。
?
相比上年研发投入增幅超过30%的有127家。其中,29家增幅超过了100%,最高值达到700%;研发投入相比上一年增幅超过50%的有43家。增幅在10%到20%之间的有67家。云南白药、济川药业、汇宇制药、葫芦娃药业、石家庄四药、悦康药业、长春高新等老牌药企也在其列。
?
米内网统计的2021年研发投入排行榜上,恒瑞医药还是排名第二,不过数值已经增加至62亿元,占到他们当年营收的24%,相当于上年净利润的全部。排名第一的百济神州研发投入已经逼近百亿元大关。中国生物制药排到第四位,研发投入也增加到了38.2亿元。
新药研发风险大,耗时长,且不说这些企业有没有实力搞研发,在当时的环境下,即便研发成功了也很难获批;即便批了,医院、医生也未必敢用。对于它们来说,倒不如跟在跨国药企身后吃“残羹冷炙”,靠营销抢占市场。
?
“中国还没有形成做创新药的环境和氛围。”刘检向虎嗅表示,“企业花了大价钱、熬白了一代人的头发,新药好不容易上市了,结果销售情况很差。那对很多药企来说,还不如卖仿制药。”
此后虽然增速有起伏,但是总体量持续增加。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汇总国家统计局、工信部等官方数据发现,到2017年,中国医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已经达到亿元,每年的增长幅度都在9%以上,最高达到16.5%。且医药工业增加值增速一直高于全国规模以上工业整体水平。
文章来源:《医药界》 网址: http://www.yyjzz.cn/zonghexinwen/2022/0810/1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