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介绍
期刊导读
- 08/17中国低调的医药界巨头:公司坚持不上市,坐拥
- 08/17父亲是医药界首富, 她刚毕业就拥有千亿资产,
- 08/14父亲是医药界首富, 她刚毕业就拥有千亿资产,
- 08/13父亲是医药界首富, 她刚毕业就拥有千亿资产,
- 08/12父亲是医药界首富, 她刚毕业就拥有千亿资产,
内蒙古地区医药类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研究
摘 要:科技创新能力是衡量一所大学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研究内蒙古地区医药类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分析制约医药类院校创新发展的因素,并针对这些制约因素提出一些解决措施,这对有效提升内蒙古地区医药类高校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医药;创新;人才
本文引用格式:徐鹏程,等.内蒙古地区医药类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研究[J]. 教育现代化,2018,5(09):40-41.
DOI:10./
基金来源: 内蒙古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项目(编号:);内蒙古医科大学教改项目(编号:NYJXGG)。
作者简介: 徐鹏程,男,蒙古族,内蒙古托克托县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药学。
通讯作者: 王建允,男,甘肃民勤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和党的建设。
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体,拥有学科众多、人才资源丰富以及科研基础深厚的优势,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力军。
“十二五”以来内蒙古地区医药类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有了一定提升。高水平论文不断产出,原始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特别是在医学、药学等前沿学科领域取得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1]。科技支撑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医药学基础研究的长期积累和多学科综合交叉,推动了传统医药产业的改造升级;医学、药学和生命科学的结合为改善民生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建设的自治区医药类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不断增加,高水平研究基地建设进一步巩固发展。基础研究队伍建设不断加强,近年来在自治区医药类高校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具有国家影响力的高水平科研人员,同时也通过“草原英才”工程等措施从区外引进了一批高水平学者。中青年科学家逐步成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后备人才队伍逐步成长,一批优秀团队正在崛起,人才结构不断优化。
一 存在问题
尽管“十二五”以来内蒙古地区医药类高校的基础研究水平不断提高,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现代医药学在我国的历史不长[2],而我区医药学基础研究存在的不足尤为明显:具有国家影响力的原创性成果少,跟踪追赶性成果多。国家级科学家不多,学术影响力不大。一些管理体制机制还不适应医药类基础研究创新发展要求。医药学科研经费占整体科研经费的比例仍然偏低等。
(一)人才瓶颈急需打破
人才是决定科技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也是目前制约我区医药类高校创新发展的主要瓶颈[3]。由于地域原因,较科技发达省份,我区医药类高校科技创新气氛不浓、激励政策略显不足、人才评价机制较为单一,使得高层次领军人才引进困难、已培养的突出人才不断流失、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动力不足,缺乏高水平的人才团队等问题较为明显。
(二)平台载体运转效率低
平台载体是开展科学研究、整合科技资源及人才资源解决地区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但目前我区医药类平台载体的现状是运转利用效率偏低;缺乏专职科研人员和技术人员;缺乏能够解决社会民生关键科学问题的能力;缺乏有利于平台载体人才引进的相关政策。
(三)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目前我区医药类高校普遍存在产学研有机结合不畅,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主要原因是医药类高校与企业的联系不够紧密,很难找到产业需求;科研成果为地方经济社会提供科技支撑的能力不足,很难找到转化突破口;科技成果转化收益机制正在逐步完善,科研人员成果转化动力还需不断提高。
(四)知识产权保护不力
医药类高校仍然存在专利保护意识淡薄,对知识产权的重要性缺乏足够认识,缺乏完善的专利转化制度的情况。另一方面,由于知识产权维护费用较高,而发明专利有效性只能靠专利权人缴纳规定数额的年费来维持,这就使得一些有前景的专利由于无法按时缴纳维护费而不得不放弃专利权,造成知识产权的流失。
(五)交流合作有待加强
作为医疗水平较为落后的省份,目前我区医药类院校与外面的交流合作明显不足,这不但限制了与区外省份学习先进的技术手段,而且影响了青年人才的成长发展。当然这与当前青年教师教学任务重、科研动力不足不无关系。与区内同类高校的交流合作不足也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文章来源:《医药界》 网址: http://www.yyjzz.cn/qikandaodu/2020/0813/444.html
上一篇:无声细雨洒杏林 ——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推
下一篇:对医药企业新产品研发的思考